“習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提到的閩西特色農產品白鶩鴨是咱們連城養殖的!”這幾天來,連城縣大街小巷在傳誦著這個喜訊。總書記對連城白鶩鴨的點贊,讓養殖戶和營銷戶的熱情高漲。26日,塘前鄉冠泉連城白鶩鴨養殖場負責人江耀希欣喜地表示,他決心擴大連城白鶩鴨養殖規模,做大做強連城白鶩鴨產業,讓這個閩西珍稀特產走向全國。
在江耀希的帶領下,記者26日來到塘前鄉迪坑村荷坑自然村一個偏僻小山溝里,參觀了他的白鶩鴨場。養鴨場占地40多畝,群山環抱、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清澈小溪里,游動著成千上萬只烏嘴白羽的連城白鶩鴨。今年32歲的迪坑村農民江耀希,2002年從打工的廈門回到家鄉,決心自己創業,利用村里的農業生態資源搞養殖。起初養殖普通菜鴨、番鴨,效益一般。2006年,小江發現連城特產白鶩鴨價值高,價格穩定,前景廣闊,便開始專門養殖連城白鶩鴨。起初,小江缺乏養殖技術,引進的白鶩鴨鴨苗成活率不到一半,喂養母鴨全部用谷子,導致營養不足,產蛋率很低。僅有初中畢業的江耀希開始到處學技術,加入農廣大函授班,上城參加農業培訓,上網查資料,閱讀養殖書籍,并請教縣畜牧水產的專家指導。經過摸索,小江的白鶩鴨越養越好,小鴨成活率也達到99%,規模逐年擴大。他讓妻子溫秀蘭負責鴨苗,父母親、弟弟妹妹都前來打工幫忙,一個小型的家族養殖場初具規模。江耀希還注冊了自己的白鶩鴨品牌“冠泉”,讓一位精干的親戚專門負責銷售,從由別人代售轉向自創品牌打開銷路。在銷售中,江耀希嚴守誠信,按照養殖年限將白鶩鴨分為三星(1年)、四星(2年)、五星(3年),制定不同價格,絕不以次充好。現在,小江的白鶩鴨已經銷售到全國各地的大城市,每年出欄白鶩鴨3萬只,今年到目前為止,賣成品鴨和鴨蛋收入達到420萬元。(來源:閩西日報)
不能為空
不能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