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白鴨湯是老幼童叟皆喜愛的一道佳肴,它風靡全縣,遍及城鄉。當地人偏好連城白鴨湯由來已久,它具有滋陰降火、祛痰止咳等作用,民間一直用來治療小兒麻疹、肝炎、肺結核等癥,是喜宴不可缺少的一道湯品。
如果你去到當地旅游,便可以發現,只要隨便走到一條小吃街,都能看到一家甚至幾家專營白鴨的酒店飯館臨街而立。即便有些酒店飯館不主營白鴨,這道菜也是備上的,只要客人需要,隨時可煮可燉。這道特產的成功之處,除了當地別具一格的烹煮風格外,還要得益于連城白鴨這一原料。
當地的餐館,或是居民自己下廚時,選用的鴨肉均是當地土生土長的純種連城白鴨,經過高超廚藝和精心制作,一大盆熱氣騰騰的連城白鴨湯就這樣端上來,供大家享用了。細細一品,鴨肉香滑細嫩,肥而不膩,似有回味,鴨湯自帶著濃濃的香氣,清鮮甜潤,簡直是冬日的小確幸。
關于連城白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段歷史故事,說該道特產在清道光年間即成“貢品”,連城白鴨湯上了清廷御膳房的菜譜,深受皇家人喜愛。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在連城時,曾多次食用過連城白鴨,并贊不絕口。都說一方水土育養一方人士,一方美食菜肴滋潤一方食客,連城白鴨現如今已形成了一種飲食文化,連城人的白鴨情結已是永駐心田,根深蒂固。
有外地客人來,好客的連城人必定要讓客人品嘗一下這道特色菜肴,以彰顯本地的風味與特色。
不過,夸的那么好,這鴨子和其他地方的鴨子有何不同,怎么煲湯就如此好喝了呢?你有所不知,養花養草需要尋得最佳位置,養雞養鴨也是如此,連城縣有武夷山脈縱貫,境內峰巒綿延,丘陵起伏,溪澗縱橫交錯。水田、山塘、小河中各種水草和螺、蚌、小魚蝦繁生,為養鴨提供了豐富的天然動植物飼料。
而且,當地本來就種植水稻,稻谷也就成了鴨的主要補充飼料,這可和吃飼料長大的鴨子,味道差得不要太多,肉不會有腥味,煮出來的湯也是先聞其味,濃稠到不行。
更何況,連城白鴨在連城已經繁衍棲息了百年以上,除了具有“羽、烏嘴、黑腳”外貌特征外,肉質細嫩,含脂率低等特點,都讓它成為現代人食補食療的首選佳品。
不能為空
不能為空